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第1页)

进士出身的在升迁上最受看重,几乎可以一路绿灯地向上升。

那个&ldo;龙飞榜&rdo;的状元吕蒙正,七年后就位至执政,十二年就拜相,说是坐火箭上升一点儿也不夸张(看人家吕蒙正,大学毕业十二年就当上了国家总理)。

科举及第在宋朝是最光荣的一件事,因此曾出现身有官职的人也去参加科举殿试,当然科举&ldo;镀金&rdo;以后的好处不言而喻。

大量科举取士的读书人进入官僚体系,在很短的时间里,宋朝上至中央下至郡县,衙门里坐着管事的都是读书人。

赵光义一朝,九个宰相都是文官,这标志着文官政府的全面形成。

文官时代就这样降临了。

整个文官体系是精密的,不仅设有差遣院、三班院,专门负责任命差遣,使官、职、差遣制度化、规范化,还设有磨勘院负责官员的考察。

赵光义将原属枢密院负责内外奏章收受和颁发的通进、银台二司,合并为通进银台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管理财政的三司,有许多事务也由赵光义直接裁处。

就这样,赵光义把文官政府的大权独揽在自己的手里。

通过文官政府,他最终排除了武人执政,彻底消除了那种五代时期武人改朝换代的可能。

文官的尊崇导致了武将的贬值,再加上赵光义认为&ldo;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rdo;,有意地抬高文臣的地位,就连边境州郡的长官也换去武将用文臣(赵匡胤时用的还是懂打仗的武将),后来高级军职也以文臣充任,以文臣来管理武将。

至此,五代时呼风唤雨、专横跋扈的武夫地位一落千丈。

然而,矫枉过正的结果就是关上了一道门,又打开了另一道门。

自宋朝起,&ldo;好男不当兵&rdo;就广为流传,有国无防基本上是宋朝的写照,大宋的灭亡,与其说是来自外敌,不如说是来自自己放弃了抵抗的所谓&ldo;崇文&rdo;。

这个转变,使从黄帝擒杀凶悍的蚩尤,经大秦、强汉、盛唐流传下来的血性也被阉割,尚武精神的缺失使中国人个个都成了任人屠杀的&ldo;谦谦君子&rdo;,最终演变成&ldo;东亚病夫&rdo;!

其实赵光义是个小心眼儿,对武将不放心,对文臣也不是那么放心,他的统治时期,二十二年共有九任宰相,频繁换相就是不让其培养起自己的势力,防止皇权旁落。

赵光义晚年蜀地李顺起义造反,他委任参知政事赵昌言为川峡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让他领兵去征讨。

赵昌言路过凤州,凤州知州寇准就给赵光义上了个密奏,说:&ldo;赵昌言平素就有很高的名望,再加上没有儿子留在京城,不能给他统率三军的大权。

&rdo;

本来这个疑心是一点儿根据都没有,可赵光义居然&ldo;得疏大惊&rdo;,感慨道:&ldo;满朝廷没有一个忠臣,谁也没给我提这个醒,幸亏还有个寇准为国家着想。

&rdo;就这样一句话,赵昌言不仅被收回了兵权,还被撤了副宰相,以工部侍郎的官职到凤翔府当地方官去了。

赵昌言是太平兴国三年的进士,是个&ldo;文思甚敏&rdo;的文臣,只因为没有儿子留在京城当人质,就惹得别人起了疑心,可见当时宋朝上上下下对&ldo;武&rdo;都得了过敏症,谁要是沾上了&ldo;武&rdo;就没好日子过。

武将们也是满腹的委屈,那个曾在幽州城下解说螃蟹的曹翰,还真有些歪才,一天在赵光义面前赋诗,说&ldo;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rdo;,大发牢骚。

发牢骚也没有用,自第二次北伐失败以后,赵光义已经没有了尚武的勇气,再也不想舞刀弄枪,而是每天读书、写字、下棋,过上了风雅的文士生活。

要不就是组织人编书,宋朝四大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都是在赵光义时编修完成的。

文官政府的建立无疑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建设,可宋朝当时外患严重,辽军时常骚扰边境,掠夺人口牲畜,过度的抑武无疑是危险的。

因为宋辽军力对比,宋军本来就处于下风,面对辽国快速机动、冲击力极强的铁骑,堂堂大宋几乎毫无办法,无可奈何的赵光义只好采用了沧州刺史何承矩的建议,在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东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湖泊,筑堤储水,营建方田,史称北宋&ldo;水长城&rdo;。

&ldo;水长城&rdo;的名字,深深地反映出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长城情结。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线,更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防线。

不过赵光义对边防的事一点儿也不热心了,他认为:&ldo;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是边事,可以预先防备。

而奸邪却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

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rdo;赵光义把心思全放在了防止别人篡夺他的龙椅上,再不复当初雄心勃勃、气吞天下的锐气。

朝廷上的一些文臣也认为&ldo;朝廷上不安生,边境上就会有动荡;朝廷稳定了,边境自然就没事了&rdo;,并据此提出了&ldo;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rdo;的论调。

既然失去了武力对抗的勇气,宋朝便采取了屯兵聚粮,坚守不战的原则,这种在边境消极防御,把主要力量用在防范和镇压境内的篡权夺位和农民起义的政策,就是&ldo;守内虚外&rdo;。

既然&ldo;守内虚外&rdo;了,宋朝的边境守军就相应地添了许多奇怪的规定:在辽兵来犯的时候,只许坚守城池,不许出战;迫不得已必须出战时,也要紧靠着城池布阵;最奇怪的规定是&ldo;临阵不许相杀&rdo;,不相杀临阵干什么?要是胆敢&ldo;相杀&rdo;,是会受到处分的,那个建议修&ldo;水长城&rdo;的何承矩,就是因为敢和辽军交战,还杀了辽国大将铁林,结果被赵光义调离了边境。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穿成盛世白莲的恶毒继兄泡面关于春天的现代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朝代衣食无忧过一生猜生肖沙漠玫瑰毒性有多强白芷怎么读白芷和白芍的区别温蔓霍绍霆的名字斑马王子与水晶鞋 是今匪我愆期的期是什么意思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上一句是我言秋日胜春胜春朝端午节的诗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付初云秦昊最新章节更新七夜宠妻免费阅读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结局男主和女二和我离婚后大佬他疯了说的是什么解绑备胎系统后我成了万人迷免费将错就错嫁了吧百度邪魅枭雄(四大贼寇之一)招惹危险沉沦凰栖燕州篇江湖有传说每个世界渣两回据说每天都发糖[娱乐圈]2004的男人运(一个屋檐下之二)一叶倾辰少女宝婺两块石头重生之出墙念念勿忘穿越种田之奋斗之路徐徐诱之第三次重生明宫小食光妄想向宇宙进军摄政王的末世小农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