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第1页)

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高官,而且还都是文人担任的,很快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人集团。

由于文人的得势,五代以来武人嚣张的气焰被打压了下去,那时武将发起火来,是敢在庙堂之上拔刀威胁取宰相&ldo;项上人头&rdo;的,可现在只好对这些酸溜溜的文人恭恭敬敬的了。

大宋的基层政权都是文人出身的官员,那时哪怕做个小小的县令,皇上都要亲自和他面谈一次,这不仅是对官员的考察,对官员来说,荣宠的意味就更重了。

综观宋代,文官的地位不仅很高,而且生活待遇之好更是现代人不敢想象的。

除了工资薪水,还有茶酒钱、职钱、给券(差旅费)、厨料、薪炭、马匹刍粟乃至仆人的衣食等各种各样的杂费,另外还有&ldo;职田&rdo;,依官阶高下可得田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

哪怕退休了,也会给他们一个管理道教宫观的名义,借此还能领取俸禄,一般称为某某宫使、提举某处某宫某观等,人们叫它祠禄官。

总之,宋代的文官这辈子就算吃定朝廷了,是真正的&ldo;铁饭碗&rdo;。

相比较起来,文人在宋朝是最安全的,起码是没有生命之忧。

有人说宋朝没有文字狱,那是不确切的,最著名的就是苏东坡的&ldo;乌台诗案&rdo;,党争也是有的,有新党、旧党,还有蜀党、洛党等等,不一而足,但从来没有人因此被杀。

不杀文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ldo;祖宗家法&rdo;,北宋的每一位新君即位之前,都要在他留下的&ldo;誓碑&rdo;前发誓,其中的一条就是不杀言事士大夫,凡上奏章的士大夫绝对不杀,不管他写的奏章多么激烈,也不能杀。

文人即使犯了罪,通常都是被流放了事,最严重的就是流放到海南岛,享受到此等待遇的就有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尽管那时海南岛是&ldo;蛮荒之地&rdo;,可总比被砍掉吃饭的家伙强得多。

赵匡胤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由于有了皇帝的关照,文人的底气很足,改变了五代&ldo;轻文&rdo;的习气,这些文臣不再是五代时的&ldo;花瓶&rdo;,开始还真卖力气,将个大宋江山弄得花团锦簇一般。

文人跨马抡刀不行,种地不行,可他们会算计,搞经济建设是强项,立国之本的农业自不必说,短短几十年间,全国耕地扩大了将近一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也成倍增长,人口也有所增加。

宋朝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不抑制商业的朝代之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都市商业十分兴旺繁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四十多个。

京城开封更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闹市、酒楼、茶馆、妓院林立,各地货物琳琅满目,连日本、朝鲜、阿拉伯等&ldo;舶来品&rdo;都可见到。

在文学方面,宋朝一点儿也不输于盛唐,唐宋八大家中宋就占了六位,宋词和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比肩而立的两座高峰,《新唐书》、《资治通鉴》对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力至今不衰。

与此同时,由于&ldo;勾栏&rdo;等娱乐场所的发达,话本和戏曲等市井文化昌盛,下启元代戏曲和明代小说,可谓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宋代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也比唐代要大得多和高超得多,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样,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赵匡胤留给后代&ldo;重文轻武&rdo;这个政策,使得宋从立朝开始就走上了&ldo;文治&rdo;天下的道路,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朝代频繁更迭的局面,文化和经济进步繁荣。

可也留下了一个大包袱,供养这批社会地位极高的读书的大爷,是国家财政很大的一笔负担。

宋朝的官多,待遇丰厚,责任却很小,只要不出大错,会通过政绩考核&ldo;磨勘&rdo;,一路绿灯地上升,真是文人的理想时代。

可惜,这样的制度虽然保证了大宋没有短命夭折,却也造就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守旧、丧失血性的官场习气。

滥觞于宋太祖,又经宋太宗放大强化的这种官制,最后葬送了繁荣一时的大宋。

矫枉虽必须过正,可文武皆为国家之大器,过于偏废哪一样,都会弊端丛生。

赵匡胤及其继任者对文人的优待,造就了辉煌的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超过了历朝历代,包括曾盛极一时的大唐,其思想、学术、人文观念在今天还能找到影子。

神经过敏的后遗症(1)

摆平了武将,使用了文人,可赵匡胤还是不放心。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兵权对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乱世更是如此。

五代时乱糟糟的局面,都是将领势力坐大,谋朝篡位,成了恶性循环。

殷鉴不远,赵匡胤变得极其敏感,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

事实上,在宋初确实有些武将身上还有浓厚的五代遗风。

历史像一列机车,即便已经踩下了刹车,巨大的惯性还会拖着车厢向前冲去。

&ldo;皇帝不好当啊!

&rdo;赵匡胤不止一次地呻吟,史称他&ldo;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rdo;,觉都睡不安生,充满了对&ldo;武&rdo;的恐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平灭荆湖的时候,赵匡胤启用的主帅是名位很高的宿将慕容延钊。

慕容延钊和赵匡胤是布衣之交,但不是&ldo;义社十兄弟&rdo;,&ldo;陈桥兵变&rdo;时他也不在现场,尽管和赵匡胤的私人关系不错,可在权力斗争中,&ldo;私人关系不错&rdo;这个砝码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在他统领禁军出征的时候,赵匡胤把自己的心腹李处耘派去当了都监,说是帮忙,可总有那么点儿监督的意味。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我是余欢水从哪一集开始逆袭和你在一起电视剧免费观看灌篮高手日本场景重生影后夫人之很霸气免费阅读穿书90买房置地夫人又美又飒嫡女福星女主伊宁的雨伞的英文单词我老婆是超级巨星 叶白在线阅读夏天第一个冰淇淋图片夏天的第一个雪糕图片我是余欢水的夏天的第一个包从余欢水开始签到穿越古代当只猫恐怖教室简介国医大师卢芳简历个人资料简介金牌攻略推倒隐藏boss想虐我的八个反派都爱上我了最后和海贼之海军霸拳 聚合中文网少女宝婺妄想向宇宙进军2004的男人运(一个屋檐下之二)穿越种田之奋斗之路摄政王的末世小农妃重生之出墙邪魅枭雄(四大贼寇之一)招惹一叶倾辰徐徐诱之念念勿忘第三次重生危险沉沦凰栖燕州篇两块石头据说每天都发糖[娱乐圈]每个世界渣两回江湖有传说明宫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