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第1页)

福建长乐三峰寺塔(郑和船队航标塔)

郑和下西洋无疑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到底去过哪些东南亚国家,目前也没有定论,其中争议最多的就是郑和有没有到过菲律宾。

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期间曾经一次到三次访问过菲律宾,这在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所著的《瀛崖胜览》、《星搓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书籍中都有所记载。

但也有人指出,这三人事实上并未能够跟随郑和遍历诸国,如费信就仅仅参加了第三、第五和第七次,巩珍则更是仅仅参加过最后一次,因此他们的记载不可全信。

还有人指出,由于菲律宾是在东洋航路上,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不可能到过那里。

本来,如果史料充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以解决,可是由于刘大夏的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相关资料,因此更多的问题恐怕永远只能是一个谜了。

功比神农中国甘薯种植之谜

甘薯是我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而居第四位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在全世界占有绝对的比重。

很多学者指出,甘薯的种植与传播对我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与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急剧增加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考证甘薯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有意义,但由此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论,其中最重要的争论就是关于它是中国土生的还是从国外传入的?

甘薯,又称山芋、红薯、白薯或番薯。

根据清人陈世元《金薯传习录》的记载,它原产于中南美洲,后逐渐流传开来。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一位出身于福建长乐县的华侨陈振龙,在吕宋(现菲律宾)看到甘薯味美适口,而且产量极高,是一种很好的粮食作物,因此将其引入中国,&ldo;依法栽植,滋息繁衍,其传遂广&rdo;。

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ldo;不爱灵药共仙丹,惟爱红薯度荒年,仅人远来传此种,陈氏父子取洋番。

&rdo;歌颂这种高产的粮食作物,歌颂陈氏父子的功劳。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史学界都以此为据,认为中国的甘薯原产于中南美洲,其后传入福建。

1963年5月是甘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郭沫若为此在《光明日报》上赋诗一首,以作纪念,其中有&ldo;此功勋,当得比神农&rdo;的语句,盛赞陈振龙父子,这就更加巩固了关于番薯是从美洲传入的说法。

与此不同的观点则认为,甘薯原产于我国,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晋时代,如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和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便有相关记载,其后在《齐民要术》、《群芳谱》和《本草纲目》中也能找寻到它的踪迹。

只是由于当时种植者少,因此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中国也具备甘薯从野生到驯化的条件。

首先,中国的台湾、广东、广西和贵州等省区处于回归线以南,具有高温、多雨、阳光充足的热带、亚热带气候,为甘薯的驯化提供了与中南美洲相似的条件;其次,中国大陆人类的进化为甘薯从野生到驯化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第三,在中国也存在许多野生的甘薯近缘植物,这是甘薯驯化的遗迹。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反驳的意见,认为《异物志》和《南方草木状》中记载的甘薯,实际上是今天的山药,而《闽书》、《金薯传习录》中记载的番薯才是今天的甘薯,这两者是相隔最少在一千三百年以上的不同物种,两者来源不同,植物性状也有很大的差异。

而且从整个旧大陆范围来看,在美洲被发现以前,还没有番薯这一种植物,因此可以肯定中国古代也没有番薯。

而且他们还提出了如果甘薯是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的,那为什么它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呢?

针对这样的问题,主张甘薯土生说的学者给出了他们的解释。

他们认为甘薯本来是属于热带植物,根据相关研究,薯块的储藏温度在摄氏10到15度之间,薯苗的萌发则要在20到35度之间。

因经不住&ldo;三冬冰冻&rdo;使它长期以来只能局限在回归线以内,而北方人也只能把它看作南方草木的异物了。

这种状况到明末清初才得到改变。

当时在&ldo;广济民食&rdo;的时代要求下,大科学家徐光启发明了&ldo;窖藏法&rdo;,为甘薯保种取得了突破,同时他还提出了&ldo;迥龙火坑&rdo;的育苗法,终于使甘薯得以&ldo;逾岭越淮&rdo;,种植范围大为扩大。

关于美洲甘薯传华的历史,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的说法认为甘薯于万历中&ldo;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

盖度闽而南有吕宋国,国度海而西为西洋……闽人多贾吕宋焉。

&rdo;认为甘薯主要是由福建沿海传入的,其口岸主要以福建的长乐和广东的电白为中心。

1594年福建巡抚金学曾提倡扩大种植甘薯范围,徐光启在1625年至1628年编辑《农政全书》时,还曾派人到闽南去取薯种,并在上海一带试种。

但是还有学者在1563年的《大理府志》和1574年的《云南通志》中也发现了甘薯的踪迹,其中前书列有薯芋之属五:&ldo;山药、山薯、紫芋、白芋、红芋&rdo;。

由此提出,福建沿海固然是甘薯传华的一个中心,不过中国的西南同样是甘薯传入的通道。

而事实上,明朝滇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物资、文化不断交流的通衡大道,东起昆明,中经大理、下关,西越保山、腾越而达缅甸。

而印、缅、滇地区早在十六世纪初就已经有了甘薯种植的记载。

所以,综合海陆两方面资料看来,甘薯从海道自吕宋传到漳州和福州似乎应在十六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而西南的甘薯则应在十六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间即已传入云南。

否则便难以解释为什么1574年的《云南通志》里,甘薯已被列为当地物产。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修真高手混花都百科我已经原谅TXT百度资源长公主失忆笼中的公主细胞剧增资源禁欲系男神是什么样子穿书之炮灰女配翻身记全文免费阅读女巫的猫所有修真高手混花都女主当非人类进入恐怖游戏修真高手在现在花神录完结了吗女巫的猫最新电视剧珠光宝气粤语中字珠光宝气高清粤语修仙高手混都市全文免费阅读穿书之炮灰女配翻身记完结带着系统入洪荒免费阅读长公主殿下知乎仙医圣手陈万里唐冯然高门弃妇云似锦最后嫁了谁团宠大佬一心只想做妈粉做勒个梦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文豪世界环游手札上错花轿嫁对郎舒祈的灵异档案夹萨满往事十三月三十二日锦衾灿兮都市大相医硬核厨爸全地府都催我投胎枪战系统末世纵横阿瑞斯惹清欢拯救青梅竹马天干物燥,小心前夫御灵真仙帝锦匿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