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ldo;伦敦蒙难&rdo;之后的孙中山告别英国时,恩师康德黎特意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一只像小螃蟹一样大的金质怀表,金壳面上刻有英文名字‐‐yssun,并配有一条金链。孙中山将此中国革命史上的传世之宝赠与陈粹芬珍藏,从此等贵重信物可以看出当年两人之情深意重。
关于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的时间,说法不一。1912年4、5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及香山故居门前全家合影照片中没有陈粹芬,有人推测陈粹芬已和孙中山分手。黄三德所写的《洪门革命史》也说两人分手于1912年春夏之间。一种说法是在5月下旬,英文秘书宋霭龄出现为止。
1912年秋后,陈粹芬到澳门风顺堂4号孙眉家中居住,而这时,她一直风风雨雨追随的革命伴侣孙中山已做了民国大总统,不少人认为陈粹芬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付出良多,但最终一无所获,有欠公允。
1914年,陈粹芬去南洋庇能,与商人陆文辉合股开设橡胶园。因为早年曾随孙中山多次到南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结识众多的庇能华侨,因此陈粹芬也得到那里华侨的尊重。在那里,她一直被尊称为&ldo;孙夫人&rdo;或&ldo;孙太太&rdo;。但陈粹芬淡泊名利,从不提自己的身世,生活也很俭朴,留的是民国初期女学生的发式,不了解她的人,很难想象她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942年,一位国民党将领专访陈粹芬,已69岁的陈粹芬说了如下一段话:
我跟孙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视富贵如浮云;中山自伦敦蒙难后,全世界的华侨视他为人民救星;当了总统之后,贵为元首,崇拜者众;自古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尚顺利,应为他们祝福。中山一生博爱为怀,以华侨作为革命之母。著了《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立志把中国变为民主国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师基督,一无所私,二无所畏,可惜壮志未酬而逝,实为中国人之不幸!
虽然陈粹芬与孙中山分开了,但孙家人对陈粹芬一直保持相当的尊重,也一直把她当做家族一员。陈粹芬秉性朴实厚道,与卢慕贞相处融洽。晚年时,卢慕贞住澳门,陈粹芬住石岐,二人常相聚,互相慰问,谈心,情同姐妹。1960年秋,87岁的陈粹芬因病去世。
自从广州首役失败,清政府追缉孙中山到清政府覆灭之前,陈粹芬一直跟随在孙中山身边,陪伴着孙中山从30岁到46岁,但这位堪称伟大的女性,很长一段时间却被历史的尘烟所遮蔽,成了被遗忘的一角,这是不公平的。
------------
《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
1918年,有名无实的&ldo;元帅&rdo;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6月底到达上海,居住在法租界内。孙中山是位勇于不断思考的革命者,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但这几年内遇到的无穷无尽的新矛盾,使他陷入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新的思考,探索中国革命的症结之所在,也&ldo;时时研究建设&rdo;,积极构思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设想。其最终体现,便是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篇文章组成的宏伟蓝图‐‐《建国方略》。《孙文学说》原拟包括卷一&ldo;行易知难&rdo;、卷二&ldo;三民主义&rdo;和卷三&ldo;五权宪法&rdo;,但后两卷未能完成,仅卷一部分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知行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对&ldo;知&rdo;与&ldo;行&rdo;的关系,也各有各的看法。这次蛰居上海期间,孙中山从总结经验的需要出发,再次关注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他发现反&ldo;知易行难&rdo;之道可以用来鼓动革命,于是产生他的学说《行易知难》。孙中山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民国以来,&ldo;人心涣散&rdo;、&ldo;不图进取&rdo;、&ldo;国事日非&rdo;的根源,就是国人存在着传统的&ldo;知之非艰,行之惟艰&rdo;的心理障碍。
关于现代化事业的《建国方略》,为何要从&ldo;心理建设&rdo;、论证&ldo;知难行易&rdo;的哲学认识论讲起呢?原因在于孙中山相信,振兴一个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国人的心理认识问题。在这一点上,孙中山不赞成简单理解和实行王阳明&ldo;知行合一&rdo;的格言,也明确反对&ldo;知之非艰,行之惟艰&rdo;的古训。为了使自己的学说通俗易懂,他援引生活中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的实例和《孟子&iddot;尽心》的说法,论证了&ldo;行易知难&rdo;&ldo;实为宇宙间之真理,施之于事功,施之于人心,莫不皆然也&rdo;。
与古代流传下来的&ldo;知易行难&rdo;之说相对,&ldo;知难行易&rdo;是孙中山提出的一种&ldo;心理建设&rdo;的号召,其目的是批判当时革命党人在革命前惧怕困难的退缩思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孙中山积极主张&ldo;知难行易&rdo;说,本意并非要在知行关系的哲理探讨方面有所作为。实际上,他的有关论述并不严密周全,从学术意义上分析,也并无特别之处。重要的是孙中山想通过鼓吹&ldo;知难行易&rdo;说,从解放思想入手,动员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孙中山强调,勇于探索,敢于冒险,是推进国家现代化所必需的心理准备。为此,他特别批评国人的保守心理:&ldo;盖中国之孤立自大,由来已久,而向未知国际互助之益,故不能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中国所不知所不能者,则以为必无由以致之也。虽闭关自守之局为外力所打破者已六七十年,而思想则犹是闭关时代荒岛孤人之思想,故尚不能利用外资、利用外才以图中国之富强也。&rdo;这些批评,不仅在当时切中时弊,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思想解放的先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七零纪事 怦然心弦 若不是你长得美 乖,让我抱一下 回廊亭杀人事件 卫家女 渣们重生后哭声沙哑求我原谅[穿书] 芙蓉帐:权相的掌心娇重生了 恶灵社研究不存在的历史 总裁轻些宠 风云殿 快乐僵尸 先结婚后恋爱 灵杀 黄帝玉璧 重生之民谣巨星 大数据修仙(上) 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 敬业的我居然失业了 穿成佛系恶毒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