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第1页)

第一部分:学艺过程学跷工和武工

前辈们的功夫真是结实,文的武的,哪一样不练。

像《思凡下山》、《活捉三郎》、《访鼠测字》这三出的身段,戏是文丑应工,要没有很深的武工底子,是无法表演的。

  再拿老生来说,当年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三位老先生,同享盛名,他们的唱法至今还流传着成为三大派别。

可是讲到身段,一般舆论,津津乐道的,那就只有谭老先生了。

原因是这三位里面,惟有谭老先生,早年是唱武生的,武工很深,到了晚年在《定军山》、《战太平》这一类开打戏里,要用把子,本来就是他的看家本领,当然表演得比别人更好看。

就连文戏里,他有些难能可贵的身段,也都靠幼年武工底子才能这样出色当行的。

可见我们这一行,真不简单,文、武、昆、乱哪一门都够你学上一辈子。

要成为一个好演员,除了经过长期的锻炼,还要本身天赋条件样样及格。

譬如眼睛呆板无神,嗓子不搭调,这些天生缺憾,都是人工所无法补救的。

  还有练武工的,腿腕的骨骼部位,都有关系。

有些体格不利于练武,勉强学习,往往造成意外损伤,抱恨终身。

  天赋方面具备了各种优良的条件,还要有名师指授,虚心接受批评,再拿本身在舞台上多少年的实际经验,融会贯通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名演员。

  我记得幼年练工,是用一张长板凳,上面放着一块长方砖,我踩着跷,站在这块砖上,要站一炷香的时间,起初站上去,战战兢兢,异常痛楚,没有多大工夫就支持不住,只好跳下来。

但是日子一长,腰腿有了劲,渐渐站稳了。

  冬天在冰地里,踩着跷,打把子,跑圆场,起先一不留神就摔跤,可是踩着跷在冰上跑惯,不踩跷到了台上就觉得轻松容易。

凡事必须先难后易,方能苦尽甘来。

  我练跷工的时候,常常会脚上起泡,当时颇以为苦。

觉得我的教师不应该把这种严厉的课程加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身上。

在这种强制执行的状态之下,心中未免有些反感。

但是到了今天,我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人,还能够演《醉酒》、《穆柯寨》、《虹霓关》一类的刀马旦的戏,就不能不想到当年教师对我严格执行这种基本训练的好处。

  现在对于跷工存废,曾经引起各种不同的看法,激烈的辩论。

这一问题,像这样多方面的辩论、研究,将来是可得到一个适当结论的。

我这里不过就本身的经验,忠实地叙述我学习的过程,指出幼年练习跷工,对我们腰腿是有益处的,并不是对跷工存废问题有什么成见。

再说我家从先祖起就首倡花旦不踩跷,改穿彩鞋。

我父亲演花旦戏,也不踩跷。

到了我这一辈,虽然练习过两三年的跷工,我在台上可始终没有踩跷表演过。

  我演戏的路子,还是继承祖父传统的方向。

他是先从昆曲入手,后学皮簧的青衣、花旦,在他的时代里学戏的范围要算宽的了。

我是从皮簧青衣入手,然后陆续学会了昆曲里的正旦、闺门旦、贴旦,皮簧里的刀马旦、花旦,后来又演时装、古装戏。

总括起来说,自从出台以后,就兼学旦角的各种部门。

我跟祖父不同之点是我不演花旦的玩笑戏,我祖父不常演刀马旦的武工戏。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综漫]给大妖怪们当妈的那些年婚前试爱·老公别使坏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红楼之元春不做贤德妃我的侦探物语果然有问题(七五同人)大宋风月梅兰芳画传快穿之男配这丫有毒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海底两万里同人碎片成了绝症男配的兔子精穿成豪门宠文炮灰后快穿游戏加载中情陷芙蓉帐席先生宠妻举世无双民国之花开锦绣(快穿)成为反派的日子离婚而已英雄联盟之万物皆可捡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