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写作三题(第1页)

个性

我近年来的印象中,很多小说不解饥渴,有时候十几页黑压压的字翻过去,脑子里可能还是空的。

包括读自己的有些小说,也成了一件需要强打精神不屈不挠的苦差,比读理论和新闻还要累人,岂不奇怪?

小说出现了两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第一:没有信息,或者说信息重复。

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鸡零狗碎,家长里短,再加点男盗女娼,一百零一个贪官还是贪官,一百零一次调情还是调情,无非就是这些玩意儿。

人们通过日常闲谈和新闻小报,对这一碗碗剩饭早已吃腻,小说挤眉弄眼绘声绘色再来炒一遍,就不能让我知道点别的什么?这就是“叙事的空转”

第二:信息低劣,信息毒化,可以说是“叙事的失禁”

很多小说成了精神上的随地大小便,成了恶俗思想情绪的垃圾场,甚至成了一种看谁肚子里坏水多的晋级比赛。

自恋、冷漠、偏执、贪婪,淫邪……越来越多地排泄在纸面上。

某些号称改革主流题材的作品,有时也没干净多少,改革家们在豪华宾馆发布格言,与各色美女关系暧昧然后走进暴风雨沉思祖国的明天,其实暗含着对腐败既愤怒又渴望的心态,形成了乐此不疲的文字窥探。

据说这是一个个人化写作的黄金时代,奇怪的是,人们紧急解散以后并没有各行其是,倒是更加潮流化的步调一致,包括作品中很多新派少年,变得一律地横(叫做酷?),一律地疯(叫做炫?),成天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正如蔡翔先生总结的:“个人性成了一种新的普遍性”

——倒不如在个性据说受到深重压抑的时代,鲁迅、老舍、沈从文、赵树理等,写出的人物一个是一个,神采殊分,命运各异,合情合理,入筋入骨,至今还在人们记忆中呼之欲出。

这样看来,个性并不是孤芳自赏的产物,倒是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一些忘我者可能更富有个性。

一个婴儿的吃奶和排泄,算什么个性?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孤立在私宅或者荒漠,能有什么样的个性?个性是人进入社会化和历史化的产物,一如争奇斗艳的自然物种,其差异刚好是它们组成共生系统的结果,是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支撑以及互相冲突的结果。

不能植根公共文化积累的个性一定是空虚的,不能承担公共事务重荷的个性一定是轻浮的。

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人生轨迹如果统统指向利益,很不幸,当然就只能相互重叠,都成了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

作家不是记者、法官、教长、社区工作者等等,不能不顽强坚持个人的视角,不能不是广义的个人主义者。

但个人视角是为了更真切地洞察社会与历史,不是时时对准自己的超大豪华肖像。

恰恰相反,把聚焦时时对准自己的肖像,这种视角与旧时政治、宗教的意识形态宣传无异,是另一种全民障眼法,是观察视野的自动放弃与任人没收。

我们现在不妨重读一下卡夫卡的《城堡》,他是成天在咖啡馆和卧室里自己与自己犯傻吗?还可以重读一下马尔克斯的《超越爱情的永恒死亡》和《没有人与之写信的上校》,这些小说揭示了拉美资本化进程下的血泪人生,岂无强烈的公共关切和社会热情?可惜的是,我们曾对此有目无珠,仅仅把这些作家的先锋性解读为个人性,解读为人人自封上帝式的轻狂。

这是八十年代的严重事故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假上帝们后来齐刷刷地滑入叙事的“空转”

和“失禁”

,把读小说变得一种苦刑,大概不值得特别惊诧。

技术

在中文语境里,“艺术”

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为本,不拘泥于任何理法和规则。

苏轼就崇尚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曾夸耀自己的写作:“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在这种说法后面有一大堆理论的支持,如“文无定法”

(王若虚语),“文无定体”

(吕本中语),“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严羽语),都有直觉至上的味道。

中国人习惯于把“艺术”

与“匠术”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青玄道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异界屠神雇佣军成为反派的日子txt抱着日记去重生无广告甩知青嫁军官开局就把剧本撕了免费阅读当皇后成了豪门太太电视剧私吻蝴蝶骨 作者璇枢星带着空间闯六零烈士遗孤脱缰凯他爹吾乃皇太子短剧在线观看私吻蝴蝶骨最新章节晋江宠妻(公主在上)免费阅读全文吾乃皇太子萧浪第1之120集墨少夫人她又走了 第几章知道真相椒房独宠作者倾宁选妃记免费观看发情止礼讲的什么电视乱明血歌txt和师父恋爱的修仙偏执狂辩护律师八零暖婚:司少宠妻超级甜年少王爷王妃喊你来生娃赖皮总裁,我就不回家他送我玫瑰对决霍先生请保持高冷裴少宠妻要上天万界杂货铺我在西幻当女王(h np)正值逍遥时重现:韩少功的读史笔记王妃医遍天下不得不肏 (1V1)荒岛30天萌宝来袭萧少请签收团宠王府小福星双面情人(师生 年下 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