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第1页)

我想再举一个例子。

宋朝另一个大文学家苏轼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潮州韩文公庙碑》,起头两句是&ldo;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rdo;。

《古文观止》编选者给这两句话写了一个夹注:&ldo;东坡作此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数十遭,忽得此两句,是从古来圣贤远远想入。

&rdo;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我现在暂时不举了。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以多么慎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文章的起头的。

至于结尾,中国文学史上有同样着名的例子。

我在这里举一个大家所熟知的,这就是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这一首诗的结尾两句话是:&ldo;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rdo;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只要稍稍留意就可以发现,古代的诗人几乎没有哪一篇不在结尾上下功夫的,诗文总不能平平淡淡地结束,总要给人留下一点余味,含吮咀嚼,经久不息。

写到这里,话又回到我的处女作上。

这一篇短文的起头与结尾都有明显的惨淡经营的痕迹,现在回忆起来,只是那个开头,就费了不少工夫,结果似乎还算满意,因为我一个同班同学看了说:&ldo;你那个起头很有意思。

&rdo;什么叫&ldo;很有意思&rdo;呢?我不完全理解,起码他是表示同意吧。

我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一件事情与这篇短文有关,应该在这里提一提。

在写这篇短文之前,我曾翻译过一篇英国散文作家lpsith的文章,名叫《蔷薇》,发表在1931年4月24日《华北日报&iddot;副刊》上。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特点。

在第一段最后有这样一句话:&ldo;整个小城都在天空里熠耀着,闪动着,像一个巢似的星圈。

&rdo;这是那个小城留给观者的一个鲜明生动的印象。

到了整篇文章的结尾处,这一句话又出现了一次。

我觉得这种写法很有意思,在写《枸杞树》的时候有意加以模仿。

我常常有一个想法:写抒情散文(不是政论,不是杂文),可以尝试着像谱乐曲那样写,主要旋律可以多次出现,把散文写成像小夜曲,借以烘托气氛,加深印象,使内容与形式彼此促进。

这也许只是我个人的幻想,我自己也尝试过几次。

结果如何呢?我不清楚。

好像并没有得到知音,颇有寂寞之感。

事实上中国古代作家在形式方面标新立异者,颇不乏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现代作家,特别是散文作家,极少有人注重形式,我认为似乎可以改变一下。

&ldo;你不是在这里宣传&lso;八股&rso;吗?&rdo;我隐约听到有人在斥责。

如果写文章讲究一点技巧就算是&ldo;八股&rdo;的话,这样的&ldo;八股&rdo;我一定要宣传。

我生也晚,没有赶上作&ldo;八股&rdo;的年代。

但是我从一些清代的笔记中了解到&ldo;八股&rdo;的一些情况。

它的内容完全是腐朽昏庸的,必须彻底加以扬弃。

至于形式,那些过分雕琢巧伪的东西也必须否定。

那一点想把文章写得比较有点逻辑性、有点系统性,不蔓不枝,重点突出的用意,则是可以借鉴的。

写文章,在艺术境界形成以后,在物化的过程中注意技巧,不但未可厚非,而且必须加以提倡。

在过去,&ldo;八股&rdo;中偶尔也会有好文章的。

上面谈到的唐代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就是试帖诗,是&ldo;八股&rdo;一类,尽管遭到鲁迅先生的否定,但是你能不承认这是一首传诵古今的好诗吗?自然,自古以来,确有一些名篇,信笔写来,如行云流水,一点也没有追求技巧的痕迹。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

写这样的文章需要很深的功力,很高的艺术修养。

我们平常说的&ldo;返璞归真&rdo;,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m.tuifuli.net 推福利书库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穿越三国刘备主角方寸什么什么找到你了百度总裁盛宠小娇妻娄枭超品修仙TXT喵仙在上by永生巫师在观察折趣总裁盛宠小娇妻第二季免费阅读斗破之女主夭夜方寸里是什么意思不是恋爱关系的赠与可以要回么他是言灵少女百度关于穿越成刘备的恋恋不忘总裁别太坏黑洞飓风by小于1讨厌喜欢我的人是什么病身陷四个徒弟的修罗场 番外就要触手贴贴! 头发多多(头发多多)方寸的含义刘备穿越丧病大学捡到一个没用的西装男结婚后老公成了我教官我室友超香的爱的世界只有你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菊花门被宠爱的病美人的一生嫡长公主戏精天师花式捉鬼穿秋裤没甜头脑和咸高兴我的初恋小记佛诱我心星际之进击的灵植师当死宅遇上面瘫真话能走多远长津湖之亮剑就变强烟灰,月光,伏特加阅世心语